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其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從2015年國家開始推行“糧改飼”政策,調整畜牧業結構,加快發展草牧業。到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智能農機裝備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與此同時,飼草加工裝備也邁向智能化,加速駛入發展“快車道”。
甘肅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公司甘肅省機械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甘肅機械院)不僅抓住國家飼草戰略調整機遇,完成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智能農機裝備的多項專業課題,更是借助課題成果,運用模塊化、智能化設計制造手段,形成了產業化、規?;a,塑造了科脈機械品牌。
科技引領,探索農機與農藝融合新模式
作為甘肅省第一批轉制院所,甘肅機械院緊盯畜牧業裝備行業,聚焦青飼料打捆包膜裝備,致力于解決國內中大型打捆包膜裝備過度依賴進口的難題,持續推出的系列化打捆包膜機,并通過“示范基地+”模式,充分驗證設備性能,探索裹包工藝。
甘肅機械院下屬子公司甘肅金科脈草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劉鐵軍表示,“近幾年,在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已在武威地區建立了萬余畝示范基地,為院內研發的系列產品提供了試驗基地。同時,公司專注于裹包青貯工藝研究,起草了《青貯裹包工藝》企業標準,已成為光明乳業、悠然牧業等國內大型牛場的優質青飼料供應商。公司在行業內獲得認可,不僅僅是將農機與農藝充分融合,做出了市場接受度更高的產品,同時還為行業內合作伙伴持續提供了有力的裹包工藝支撐。”


躍馬天山,新疆飼草開辟新藍海
吃好草才能養好牛。新疆作為我國主要牧區之一,冬季飼草料短缺問題限制畜牧業的發展。為了破解發展困局,現代畜牧業示范縣呼圖壁縣與甘肅機械院展開合作。
青貯生產就像做一個不帶湯水的大型泡菜罐頭,人們便形象地把裹包青貯成為“草罐頭”。甘肅機械院下屬子公司甘肅金科峰農業裝備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崔倫表示,“科脈牌圓草捆打捆包膜一體機,可全自動連續作業生產‘草罐頭’,具有高效率、高品質、高收入、低成本的特點。我們成功探索出全新的產業化模式,推進產學研合作,實現共贏互惠的良好模式。此次深入合作,不僅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還有效解決了呼圖壁縣畜牧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

鄉村振興,菌草與科脈強強聯手
巨菌草,作為中國政府和多國政要合作的“友誼草”,在寧夏石嘴山地區也得到大力推進。
科脈牌圓草捆打捆包膜一體機,解決了菌草優質飼料保持新鮮的問題。這不僅是國內首次運用“菌草+圓草捆打捆包膜一體機”方案解決畜牧飼料短缺的問題,而且使“草、菌、蓄”產業得到良性循環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實現互利共贏。”甘肅機械院采購營銷部負責人段宗科告訴記者,菌草經過科脈牌圓草捆打捆包膜一體機固定滾筒皮帶組合式的打捆室后,形態規整的草捆,通過包膜數層保鮮網膜后貯存,密實度高達650-800kg/m³,有效延長了菌草飼料的保鮮期,減少養分損失,利于牛羊消化吸收。作為甘肅省草牧業裝備產業鏈鏈主企業,公司已聯合諸多青飼料加工企業及裹包工藝配套設備企業,開展青貯裹包工藝與裝備的推廣,為鏈條全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風起金城,飼草裝備邁向智能化
數據就是說服力??泼}牌圓草捆打捆包膜一體機,助力蘭州新區萬畝改良鹽堿地青貯玉米收獲打包??烧郫B的料倉,實現了轉場作業無縫銜接,減少了人工成本。落料回收系統,減少了漏料,極大地提高了作業效率。相較傳統窖貯高達15%-30%的資源損失率,青貯裹包技術損失率僅為2%-5%,真正達到節本增效的目的。這些產品相繼推出市場后,取得了廣泛好評。

甘肅機械院在新一輪國企改革中,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支撐,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對標管理為抓手,暢通“市場—研發—產業—市場”的創新鏈,形成了完善的智能農機草牧業裝備產業鏈。
甘肅機械院副總經理于文龍介紹,“科脈牌圓草捆打捆包膜一體機,填補了我國細碎料打捆纏網裹膜一體化技術與裝備、飼草精制壓縮技術與裝備的技術空白,打破了國外同類產品的壟斷地位。產品銷售已基本覆蓋國內青貯飼料的主要加工地區,同時在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我們已經與當地政府共同建設年產20萬噸商品化青貯飼料生產實驗基地,正在積極探索‘農機農藝+用戶’融合發展的創新之路。”
甘肅機械院董事長楊昊表示,要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本著誠信立足、創新致遠的精神,以“質量第一,服務第一”為信念,緊跟時代步伐,不斷開拓進取,提供智慧農業解決方案,打造一流現代農業機械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