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從激發國有企業活力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積極穩妥深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推動國有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推動一系列國企改革專項行動落實落地、加強國有企業黨的領導黨的建設等8個方面對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提出了要求。自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省機械院認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重要論述精神,在科技集團領導下扎實推動各項改革任務落地,改革工作助力企業發展效果顯著。
甘肅省機械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始建于1958年,是省內老牌科研院所,2004年由科研事業單位轉制為科技型企業,2017年完成改制脫鉤,現為甘肅科技集團全資子公司。業務范圍涉及牧草機械設備制造、青貯飼料生產銷售、新材料及綠色冶金、科技創新服務等多個板塊,現有正式員工185人。近年來,公司結合快速發展的實際,聚焦勞動用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落實落細改革舉措,市場化員工能進能出機制、干部能上能下機制和員工收入能增能減機制基本形成,為公司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強基固本 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分層分類公開招聘,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堅持需求、過程、結果“三公開”,建立由公司黨委研究把關,黨委工作部組織實施、用人部門按需選聘的公開招聘模式,全面推進分層分類公開招聘,公開招聘比例100%。近三年引進各類人才60余人,其中2022年根據公司生產經營需求公開招聘16名專業技術人員,有力保障了公司快速發展需要。制定《公司勞動用工管理辦法》,編制各崗位的《崗位說明書》,優化經營管理、專業技術、技能操作人員崗位設置,分類分級確定聘用標準,規范員工招聘的流程、渠道和方式,全面推行公開選聘、競爭擇優的機制。
創新選人用人機制,暢通人才發展通道。堅持“黨管干部、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注重業績導向和基層經驗,健全選拔任用工作環節記實制度,優化動議、民主推薦、考察、會議決定和任用程序,完善競爭性選拔制度,實現綜合運用組織選拔、競聘上崗等多方式選拔優秀管理人員。制定《公司干部競聘上崗方案》、《公司“揭榜掛帥”實施辦法》和《科研成果獎勵辦法》等辦法。在實施和執行過程中,挑選業務能力過硬、業績貢獻突出,能夠發揮引領、示范和帶動作用的高素質經營管理人員為部門(子公司)負責人;挑選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豐富實踐經驗、扎實理論基礎、高超專業技術水平、工作業績突出的擔任項目負責人;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形成縱向可晉升、橫線可交流的全維度職位發展體系,近三年共有11人先后獲得“甘肅省領軍人才”“隴原青年創新人才”“甘肅省科研成果轉化人才”稱號。
強化分類考核評價,建立剛性退出機制。堅持在工作業績、工作能力、業務素質、業務資質4個維度細化職責考核,構建形成任職能力綜合評價體系,打破了長期以來依據學歷、職稱、年齡、任職經歷等考核評價的方式。建立不勝任剛性退出機制,管理人員實行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子公司實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結果低于目標責任要求、連續兩年考評不合格的剛性退出,2022年動態調整崗位25人次,管理人員不勝任退出3人,占員工人數的15%。
縱深推進健全完善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
靈活確定工資總額基數。制定《公司工資總額管理辦法》并按年制定實施《年度工資總額預算方案》,以上年度工資總額清算結果,結合公司戰略發展定位、年度經濟效益等情況確定本年工資總額基數,發揮勞動生產率杠桿作用,建立靈活的調節機制,為公司高質量發展節省資源。與此同時,通過開展市場對標方式,根據勞動力市場價位,適度調整體工資水平,對特殊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實行協議工資,建立定期薪酬對標的常態化管理機制,保證了公司核心崗位的競爭力。
統籌建立效益聯動機制。根據工資總額預算管理方式,分類確定效益聯動機制的掛鉤指標和掛鉤方式,核定子公司與省機械院公司本部經濟效益指標聯動,審批管理子公司與自身效益效率指標聯動,備案管理子公司靈活選擇自身經濟運行指標聯動。在聯動方式上,子公司可與上年指標聯動或與近三年指標聯動,實施增人不增工資總額、減人不減工資總額,超額利潤分享,勞動生產率提升等激勵措施,兼顧工資收入的激勵性、保障性,提升了廣大員工工作積極性。
多措并舉建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激勵機制
健全與效益掛鉤的工資增長機制。制定出臺《公司薪酬管理制度(試行)》《公司薪酬首次套定實施細則》,完善以崗位合同為基礎、以業績貢獻為依據的薪酬管理制度,初步實現崗位價值度確定工資標準,建立橫向寬帶薪酬和縱向職級動態調整的工資增長機制,員工人均收入增長約15%。運用崗位價值評估結果,識別核心崗位,苦臟累險崗位,理順標桿崗位之間的薪酬對應關系,規范經營管理、專業技術和技能操作人員的工資分配倍差,引導工資收入向核心崗位和苦臟累險崗位傾斜。合理設定固定工資和績效工資比例,績效工資占總收入的比重均超過55%,適度拉開不同崗位及員工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
部門業績考核與員工績效考核多措并舉。一是修訂《經營業績考核實施方案》,逐級分解目標任務,落實經營責任,進一步完善年度經營業績考核和專項考核機制,建立督辦臺賬,加強任務目標完成情況的監督考核,督促責任部門和子公司按期完成經營目標和重點工作任務。二是規范中層管理人員和全員績效考核體系,先后制定《公司部門績效考核管理辦法》、《公司員工績效考核管理辦法》、《創收部門、子公司負責人薪酬管理辦法》、《副職負責人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辦法》,定期對部門、子公司負責人和普通員工實施業績考核和專項考核,部門考核結果與員工績效考核互相依托,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考核體系,有利激發了公司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資源配置效率為目標,加快形成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把“在提高國有企業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顯成效”作為重要的改革目標,機械院公司也在立足“十四五”新發展格局,著力解決“傳統體制機制不活”的問題上不斷尋求突破。通過持續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公司在服務省上和集團重大戰略、促進省內機械行業發展、推動結構調整、轉換經濟動能、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上的能力進一步提升,為公司改革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活力,2022年截止11月底省機械院完成工業總產值八千余萬,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總額再創新高。
結語:改革永遠在路上,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作出了系列新的重大部署,為新的歷史起點上做好國資國企各項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是既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年,更是深化國企改革新的起點。省機械院將持續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在全面建立市場化經營機制、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建設等方面實現突破,以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新姿態為科技集團和我省機械行業事業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積極貢獻。